Tuesday, March 31, 2009

~ 婴儿不能失教 ~


1 一般教学,小孩一出生二、三天,他会看、他会听了,就要开始教他,所以我们今天提倡《弟子规》。要知道,《弟子规》不是儿童的教科书,而是做父母的,主要是母亲,以身作则,做给婴儿、小孩看的。

2 母亲在婴儿、小孩面前,言谈、举止都要做出最好的榜样,让他看、让他听、让他学习,所以中国谚语常说“三岁看八十”。他到三岁,三年的薰习、教导,所受的教育,完全是身教,没有言教。

3 三年,他就能知道是非善恶,就能够辨别“哪个是对的、哪个是错的”。他有能力辨别是非,他就不会受外面环境的染污,所以“三岁看八十,七岁看终身”,这个话说得不是没有道理。

4 如果你不知道中国教育的方法,那么,讲“三岁看八十,七岁看终身”,你听了就会疑惑,这什么话?这怎么可能?你要知道,中国几千年来安定和谐,是祖宗们从小教出来的,这个道理我们现在搞得很清楚、很明白,所以,婴儿不能失教。


Monday, March 30, 2009

~ 太太 ~


1 我们中国人称妻子为“太太”,“太太”这个称呼从哪儿来的?太太这个称呼,是来自周朝开国的三位妇女,因为她们的名字,都有一个“太”字。

2 “太太”是什么意思?圣人的母亲。周文王的母亲叫太妊,他的祖母叫太姜,他自己的夫人叫太姒。这三个妇女都是圣贤人,你看看她们教出来的孩子,文王、武王、周公,都是圣人。

3 确确实实,她们能把教育的任务圆满达到,尤其是太妊,就是文王的母亲,她怎样教她的儿子?从胎教。

4 她怀孕的时候,非常留意自己的思想行为,她“目不视恶色”、“耳不听淫声”、“口不出傲言”,你看身口意她都注意到,为什么?影响胎儿。所以,教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?从胎教开始。


Saturday, March 28, 2009

~ 父子有亲 ~


1 为什么中华民族这么爱好和平?教出来的。“建国君民,教学为先”,教出来的!

2 这个教学的中心,就是这个“亲”字。亲就是亲爱,五伦里头第一个是“父子有亲”,那就是爱心、善意的原点。

3 “父子有亲”,这是天性,在什么时候你能够见到?在婴儿出生到三、四岁,这个时候就非常明显。小孩爱他的父母,父母爱他的儿女,决定没有任何条件,中国教育就是从这个地方延伸出来的。

4 如何把这种亲爱永远保持,一生不会变质,这是教育第一个目的。第二个目的是把这种亲爱发扬光大,知道爱他的家庭、爱他的家族、爱他的邻里乡党,爱社会、爱国家、爱世界上所有的人。


Friday, March 27, 2009

~ 慈悲就是爱心 ~


1 有人问:“佛教是什么?”佛门里头答复很多,但是最常听到的,佛教是以“慈悲为本,方便为门”,这个答复非常恰当。

2 慈悲就是爱心,佛教为什么称慈悲,不称为爱?怕的是世间人产生混淆不清。爱里面通常有情,情就是迷,情就是盲目的爱。

3 所以佛换个名称,换做慈悲。慈悲就是理智的爱、智慧的爱。理智的,智慧的这种爱,就称之为慈悲。

4 慈悲里头,绝对不生感情。感情是烦恼,所以慈悲是以智为本,世间爱是以情为本,这两个不一样,区别就在此地。



Thursday, March 26, 2009

~ 缘聚缘散 ~


1 佛在经典里面告诉我们,有情众生这个相聚,都是缘聚缘散,都在一个缘上。

2 如果这个缘很重,这就变成一家,家亲眷属;如果疏远一点,就变成朋友这一类的,关系就比较疏淡了。

3 我们在路上遇到一个陌生人,他跟我们点头笑笑也是缘;遇到一个陌生人,他看你不顺眼而瞪你一眼,那也是缘,那是很疏、很淡的缘。

4 人与人之间,没有缘不会聚在一起。这个缘,佛告诉我们,它有四大类,这不能细说,细说非常非常地复杂。佛把缘归纳为四大类,所谓是报恩、报怨、讨债、还债。

5 没有这四种缘分,人不会聚集在一起,只要跟你有往来,一定是有这四种缘分。纵然相遇不相识,所谓陌生人,在这一生当中,只要与自己发生关系,必定是过去生中有这四种业缘。

6 夫妻的关系,也总离不开这四种缘。夫妻是缘,有报恩的,恩爱夫妻;有报怨的,结婚之后永远不会和睦,会给你带来家庭纠纷;有讨债的,有还债的,总是四种缘。

7 俗话常讲,“恩爱夫妻不到头”。没有到头的,终要别离,无论怎样恩爱的夫妻,命终的时候,再也不认识了,再也不会见面了。生生世世作夫妻的,那是小说家的幻想,不是事实!

8 小说里面写的“七世夫妻”,那是小说家胡造谣言,他不负法律责任,也不负因果责任。佛法说“缘聚缘散”,既有聚,哪有不散的道理?所以一定要觉悟。



南无阿弥陀佛



宿世的因缘

结婚要慎重其事

丈夫跟情人

他那个爱完全是情绪化

行有不得,反求诸己

善恶因果不能抵销

前世

境缘


一定要懂得惜缘



Wednesday, March 25, 2009

~ 他把太太嫁给他的朋友 ~


1 世间人的这个“爱”,是自私自利的执着,是感情的执着,在佛家讲,这是迷情、迷执。

2 世间人的恩爱是假的,常常会变化。那个爱是什么?贪爱。贪爱必定要控制,必定要占有,所以,几个人真正懂得爱?

3 早年我在美国凤凰城,住在韩馆长小儿子的家里,遇到一桩事情,他们常常在谈论,都觉得非常惊讶。

4 就在我们住的那个地区,有一户当地人,他的太太喜欢她先生的一个朋友,这个先生知道了,就把他的太太嫁给他这个朋友。

5 他的太太跟别人举行婚礼的时候,他还特地去祝贺,这个不可思议!人家问他:“你的太太现在跟别人走了,你做何感想?”

6 他说他很高兴,因为什么?因为他知道他那个朋友会更好地照顾他的太太。他说:“她跟他在一起,比跟我在一起更幸福!”这个人懂得爱,没有占有,没有控制。

7 爱心是什么?永远真正关怀你、爱护你。你能够得到更好的幸福,他在旁边祝福关怀,这就是爱心!

8 太太跟他朋友去了,还常常往来,到他家作客,看看他。所以我们那些中国朋友们谈到,都觉得这个不可思议。这个美国人在佛法里讲,那也是菩萨。他不是凡人,是菩萨在那里示现。


南无阿弥陀佛



感情是烦恼的根源

结婚要慎重其事

邪淫的罪过很重

破坏别人的家庭

外遇

丈夫有外遇

她要去打胎,这就是反常

爱情

从婚变谈起

结婚

离婚

如果夫妇没法再相处



~ 三岁看八十,七岁看终生 ~


1 康熙皇帝,大家都知道,这是个很了不起的人!康熙皇帝教他的子孙,二十岁之前决定不能学文学,为什么?文学里头有感情,容易走向邪思。

2 所以他规定他的子孙,二十岁之前读什么东西?读经、读史,文艺方面东西一概不可以;读诗词歌赋是在二十岁之后,二十岁之前在德行上扎根。经典是德行、是学问,史是见识,从这上扎根。这个教育是成功的教育,这是中国传统的教育。

3 中国传统教学的特色就是在家庭,这是全世界其他国家民族没有的。可以说这种教学在中国推行了五千年,到民国初年才疏忽,渐渐不重视了,在民国二十几年之后真的断掉了。

4 中国教育从什么时候教起?小孩出生,他眼睛张开他会看了,他会听了,从这时候教起。所以《弟子规》不是小孩做的,是大人做的,大人一举一动让小孩看,让小孩听,他慢慢就学会了。所以,中国有一句谚语说,“三岁看八十,七岁看终生”,凭什么?凭家教。

5 你看,他会看,会听,他也不懂事,他也不会说话,那个印象就已经印到他阿赖耶识里去了。他所看到的、所听到的、所接触到的,全是正面的,没有负面的,他德行的根就扎稳了。

6 三岁之前扎稳了根,那个根坚固,就知道他到八十岁都不会变。接触这个社会他不会被染污,他的免疫力就是从小的时候给他种下去的。这是中国教育的特色,在外国其他民族没有听说过的。

7 所以,中国教育的根是家教。七岁上学,上学是家教的延续。七岁才开始读书,读的都是经史。没有说私塾里面开始的时候,就教儿童读这些诗词歌赋,决定没有。

8 诗词歌赋一定是在十五、六岁以上,他前面底子有了,才学这个东西。康熙要求的标准高,他规定子孙二十岁之后才可以学,这决定正确,为什么?不让你有邪思。


南无阿弥陀佛



感情是烦恼的根源

把情执放下

知见立知,是无明本

写文字怎么能不谨慎

聪明人不干这个傻事

回向众生、回向法界

这样学佛就学活了

喜欢听好听的话

人要为己,天诛地灭

这就是回头

理智与感情

邪知邪见



Monday, March 16, 2009

~ 丈夫有外遇,随他去吧 ~


1 十年前,我第一次离开台北到新加坡去讲经,有一位女居士带了供养送给我,带了不少,带了二十万台币送给我。这位女居士告诉我,她现在遭遇到困难,先生有外遇,问我怎么办?是不是离婚去打官司?

2 我问她:“你是不是一个学佛的?”,她说:“是。”我说:“你是不是真的想到极乐世界去?”“我真想!”“那就很好,随他去吧!”

3 “你欢欢喜喜,你也让你先生欢欢喜喜,让你先生爱的这个女人也欢欢喜喜,一团欢喜,问题不就解决了!你要上公堂打官司、搞离婚,你的家庭破碎,你给社会大众造成很不好的印象,人家会说,学佛的人学到这种程度!”

4 “你先生有外遇,爱上别的女人,那是前世的缘;缘聚的时候,一定会产生这个现象。因缘果报,丝毫不爽,你明白这个道理,成人之美,不成人之恶,你先生佩服,你先生的女人也佩服,了不起!社会大众看到你会赞叹,这个好!”

5 “一定要打官司,闹离婚,要干这些事情,身心忧恼,对身心伤害很大!只有和睦、欢喜才能解决问题;纷争、仇恨,只有把那个怨愈结愈深,永远不能解决问题。”她听了我讲的话,说:“我明白了。”

6 “你的目标在极乐世界,不在娑婆世界,你还要争这个、争那个,舍不得走!你求往生这个意念,是假的不是真的。真的,彻底放下,所以你遇到这个缘的时候,更要放下。”

7 “那个夫妻恩爱很难舍的,经过这样,那就彻底放下了,你的先生岂不是你的善知识?你先生外遇那个对象也是你的善知识,叫你把生生世世难分难舍的,从这里一下放下了,看淡了,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没有障碍了。”

8 非常难得,她很欢喜听懂了。我说:“你今天的二十万供养,没有白供。”她欢欢喜喜地离开,问题解决了。她一听就懂,这是真有智慧,这不是普通一般迷惑的人做得到的!


南无阿弥陀佛



宿世的因缘

她要去打胎,这就是反常

感情是烦恼的根源

结婚要慎重其事

破坏别人的家庭

外遇

淫念愈来愈狂妄

邪淫的罪过很重

爱情

从婚变谈起

结婚

离婚

如果夫妇没法再相处



~ “太太”这两个字是大德的称号 ~


1 两年前,我们汤池文化中心,在家乡举办“好婆婆、好媳妇表扬大会”,这是地方领导宣扬伦理道德教育,所举办的系列活动之一,非常难得!

2 伦理道德教育的宣扬,不仅真正落实胡主席所提倡的“和谐社会,和谐世界”的理念,更是化解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许多的冲突、矛盾,恢复社会的安定与世界的和平,这是一条光明的大道。

3 这些年来,我参加了十次联合国的世界和平会议,我在国际会议里面做报告,劝导从事于世界和平工作的这些专家学者要拓开心量,要肯定人性本善,这是中国儒家所说的“人之初,性本善”。

4 我常常在会议上,向大会的宗教代表们和学者专家们,介绍中国传统的文化教育。我告诉他们:唯有“仁慈博爱,诚敬谦和”的圣贤教育,才是真正化解冲突,恢复和平安定的唯一方法。

5 “仁慈博爱,诚敬谦和”,从哪里做起?从家庭做起。家庭是社会基础的组织,我们中国古人非常重视,所谓“家和万事兴”。所以要想化解冲突、促进和平安定,从哪里做起?从家庭做起。

6 中国古代教育的特色,是重视家庭教育,从什么时候教?从胎教。小孩还没有出世,做太太的在怀孕时,起心动念、言语动作都会影响胎儿,凡是有不好的影响,统统都要禁止,所以中国古人讲求胎教,非常有道理。

7 中国自古的教育教什么?教你在自己的本分上,怎样做好一个人。五伦里面,“夫妇有别”,这个“别”就是不同的任务。先生负责赚钱养家,太太负责教养下一代,一个家庭里将来有没有德学兼备的下一代,这得靠做太太的全心全力去栽培。

8 由此可见,做太太的,她所负担的任务比丈夫重,丈夫只维持家庭生计,后代能不能成圣成贤,是太太的责任,所以“太太”这两个字是大德的称号,可惜这些道理事实,现在知道的人不多!


南无阿弥陀佛



中国人注重家庭教育
 
父母要做得正
 
人是可以教得好的
 
圣贤是教出来的
 
破坏别人的家庭
 
凡是人,皆须爱
 
太太



~ 家是什么 ~


1 在这个世间,一切众生都有欲望,殊不知这是烦恼的根源。佛在经上教给我们,五欲六尘是烦恼障,所以这个东西,一定要远离,一定要舍弃,一定要放下。
 
2 说实在话,你只要把生活的欲望降到最低的水平,你的生活就得大自在,你这一生就真正幸福美满。这个道理谁懂得?释迦牟尼佛懂得。谁做到?佛与他的学生们做到。他们过的生活,树下一宿、日中一食,什么负担都没有,他多自在!
 
3 世间人迷惑颠倒,贪着五欲六尘,想尽方法要成家立业。成个家,家是什么?你看那个“家”,要照古文篆字的写法,你就看出来,上面是个小房子,小房子里面是什么?是小猪仔,那就是家。所以佛聪明,佛不干这个事情。
 
4 小猪被关在笼子里头,那就叫家。你们一个个很喜欢“我成家了”,所谓成家是什么?成家,就是要关到笼子去了。关到笼子去,这叫成家了!中国古人造这个字的意思好深,这就是叫你要觉悟:家不是个好东西。
 
5 所以我们对于我们祖宗的智慧,真是非常佩服。祖宗对于后世的恩惠太大太大了,这是任何一个国家民族没有的。所以这个文字含义非常之深,看到这个字,人就觉悟了,真正是佛法里讲的“觉而不迷”。中国文字有这种功用,提醒你觉悟。
 
6 早年我在台北讲经,有一个同修认识了一个女朋友,他大概有意思结婚,写了一封信来问我好不好?我就回他明信片,写了一个“婚”字寄给他,叫他好好地去看一看。他懂得了,他写一封信来,他说:“我不结婚了。”
 
7 那个“婚”是什么意思?见到“女”人头就“昏”了。他要“不昏”,所以他不要结婚了。实际上,我写出这个字给他,他错会了一半的意思,就是我们佛法讲,掉到两边去了。这一边是讲结婚,那一边一看,是不敢结婚,掉到那一边去了。
 
8 他不知道走中道,中道是什么?结而不婚。虽然结婚,心地有觉悟,不昏。成家不被家迷,结婚不被那个昏,“不昏”,这才是中道。所以,真正聪明是走中道,那是菩萨做的;他没有完全体会,他不晓得走中道,他掉到小乘去了,掉到那一边去了!


南无阿弥陀佛



感情是烦恼的根源
 
结婚要慎重其事
 
外遇
 
破坏别人的家庭
 
邪淫的罪过很重
 
父母要做得正



Sunday, March 15, 2009

~ 从“不邪淫”着手 ~


1 佛给我们说,“淫欲”这个念头里面是愚痴心,六道众生要想出离六道轮回,就一定要断淫。

2 “断淫”有狭义、有广义两个意思,狭义是男女的淫欲,广义是凡是任何事物过分都叫“淫”。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,离不开“财色名食睡”,但是你要是享受过分,都叫做“淫”,都产生了障碍。

3 “不淫欲”,这是六道众生里头最难断的;最难,也要断!佛在经上说得很好,“爱不重,不生娑婆”,这个“爱”是男女的情爱。所以只要有爱欲,就有六道生死轮回。

4 “不淫欲”这一条要特别提醒同修们,六道众生为什么会在六道搞轮回?第一个因素就是“淫欲”,《楞严经》上讲的,“淫欲不断,轮回就不能出去”。

5 当然轮回的因素很多,哪个因素算第一?爱欲。所以佛制定戒律,出家戒这个摆在第一条。所以诸位要记住,“爱欲”是六道生死轮回的第一个因素。

6 在家戒是把“不杀生”摆在第一条,为什么?你没有意思出三界,那不杀生就非常重要。为什么说非常重要?可以不堕恶道。不堕恶道,你来生还能得三善道。

7 如果想出三界,想了生死出轮回,那就不一样了,那就要把“不淫欲”摆在第一条,你才能够永断生死根本,出离六道轮回。所以这一定要有高度的警觉,决定不能够迷惑。

8 “不淫欲”,在家居士是从“不邪淫”着手,最后也要到“不淫欲”,你才能圆满功德!


南无阿弥陀佛



淫念愈来愈狂妄

邪淫的罪过很重

外遇

破坏别人的家庭

丈夫跟情人

爱情

爱欲.嗜欲

财色名食睡

持戒 / 守戒律

因果 / 因果教育

淫欲不断,不能超越轮回



~ 邪淫的罪过很重 ~


1 在家信众,佛没有禁止不淫欲,只是讲不邪淫,但是不邪淫里面含的意义很深很广。凡是一切事情过分,都称之为淫。由此可知,“邪淫”这个含义很深很广。

2 给诸位说,不邪淫的人有福,他得的是健康长寿、色身端庄的果报。夫妇不邪淫,得家庭和睦、眷属和睦的果报。你要真正肯修因,你就能得殊胜果报。

3 现在的社会,我们仔细观察,一般家确确实实不像家!为什么夫妇不能好合?为什么常常有人闹离婚?我们晓得,这是邪淫的果报。

4 佛在《地藏菩萨本愿经》告诉我们,邪淫的果报是“抱柱地狱”。“抱柱地狱”,这就是炮烙,铁柱烧得红红的让罪人去抱,这个地狱是非常非常地残酷!佛在经上讲,世间愚痴众生染爱邪淫,堕这个地狱。

5 诸位要晓得,地狱里头的刑罚,绝对不是阎罗王设置的,而是由自己的罪业自自然然变现出来的。世间人哪里晓得这个事情?你跟他讲,他摇头,他不相信。到临命终时,地狱相现前,他后悔莫及!

6 佛经上讲得很清楚,邪淫的罪过很重!你贪图的,只是片刻之欢,可是你后头要受无量劫的罪报。你如果把这个帐算一算,你就不会干这个事情!

7 佛在经上常说:“爱不重不生娑婆,念不一不生净土。”由此可知,六道皆以淫欲而正性命。人怎么会到六道来投胎?就是淫欲没有断掉。

8 所以,我们要想出六道轮回,就要离开淫欲;不但淫欲的行为不可有,最重要地,要把淫欲的念头断掉!



南无阿弥陀佛



淫念愈来愈狂妄

从“不邪淫”着手

外遇

破坏别人的家庭

丈夫跟情人

丈夫有外遇,随他去吧

他把太太嫁给他的朋友

爱情

包容

财色名食睡

地狱的故事 / 决定不能毁谤三宝

离婚

如果夫妇没法再相处

太太

淫欲不断,不能超越轮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