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riday, October 30, 2009

~ 业障病最难治 ~


1 病一共有三大类。第一类是生理的病,像伤风、感冒。饮食、穿着不小心,感染这些疾病。染上这些疾病,你一定要找医生,医药有效。

2 第二种就是鬼神附身。这个病吃药没用处,因为它不是生理上的疾病,是冤鬼。这些要调解,就是化解,所以经忏佛事化解会起作用,大多数都会起作用。

3 第三种是业障病,如植物人、老人痴呆症。过去生中造的罪业很重,带到这一生来,受这个报应。这个佛菩萨也没有法子调解,真正叫自作自受。

4 这是最难治的病,佛告诉我们,这种病不是不能治,真正忏悔就能治,因为它是业障。《行愿品》里面讲“忏除业障”,业障真的忏除了,病就好了;若只忏除一部分,病就轻了。

5 如果是家里人帮助他,全家至心忏悔,改过自新,会产生奇迹。

6 家里这一个病人叫全家人都忏悔,他是来度一家人的。因为什么?为了他,全家人不能不反省自己过失,认真断恶修善。一家人都成就了,他也成就了。

7 如果不是这样做法,奇迹是不可能发生;这样做的话,就很容易发生奇迹。那他就是两个情形,一个就是他马上就走了,那等于说,他的任务完了,把一家人都度了。

8 另外一个,他还有寿命的时候,他的病就好了。就这两种情形,不会再拖累人。凡事有个道理,你明白道理,就知道怎样做。


Thursday, October 29, 2009

~ 始终保持平常心 ~


1 佛教人“精进”,孔夫子教人“日新又新”,可见得世出世间的大圣人,思想都是前进的,但是决定没有竞争这个念头。

2 “日新又新”,是天天求进步;“精进”,不但是要进步,而且还要精纯不杂。这是不是竞争?不是的,没有竞争的心,决不是与人争胜争强,求进步是自己的本分。不但自己要求进步,也要带动整个社会的进步,这样才是正确的。

3 竞争的心,这里面有好胜。有好胜,这就有嫉妒、有障碍。譬如在学校里念书,发愤学习是自己的本分,如果一定要争第一名,争在人家前面,这个念头就错了。

4 你拿到第一名,依旧是谦虚,依旧对人恭敬,走在人前面也不以为然,也若无其事,始终保持平常心,“平”就是清净、平等,“常”是永远保持,这才是一切众生最好的榜样。


Wednesday, October 28, 2009

~ 立愿为先 ~


1 世间人常讲,人不立志,一生就无所成就。学佛,你看祖师大德许多著述里头都教导我们,修行最重要的是立愿为先。

2 你没有愿,你怎么能成就?你有多大的愿,你就有多大的成就,所以愿力与你的成就决定是成正比例的。我们世间一般人学佛没有成就,第一个因素在哪里?他没有愿。

3 我们稍稍留意,就能观察得到,很多人到佛堂来拜佛,你问他为什么要拜佛?为什么要学佛?求保平安,求升官发财,他的愿就这么大,他怎么能成就?

4 我学佛,实在讲第一部看的经典是《六祖坛经》。《六祖坛经》是在一个朋友家里看到的,是丁福保居士的笺注本。在《六祖坛经》之前,没有接触到佛经的时候,我读过《了凡四训》,朱镜宙老居士介绍我的。

5 我是有一次度假,有一个星期的假期,到台中住在一个老朋友的家里,在他的书房看到《六祖坛经》。我看了很欢喜,我大概用了三、四天的时间,就把这部经看完了,连注解都看完了。

6 我在这一生学习的当中,我只看到六祖惠能一个人与众不同。六祖大师当年到黄梅去参访,第一次见五祖的面,五祖忍和尚问他:“你来是为什么?”他说:“我是为作佛而来。”这个口气不得了!我从来没有听说一个人,他学佛是要来作佛的,没听说过,所以他成不了佛。

7 这真的是,修行最重要的是立愿为先!你根本就没有个愿望要作佛,你怎么能作得了佛?当然作不了佛。你口口声声要了生死出三界,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你为什么念佛不能往生?你没有作佛的心。

8 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,不是作别的,是去作佛的!真正有作佛的心,念佛肯定往生。为什么?“佛氏门中,有求必应”。我们念佛,是要到西方世界去作佛的,我们有没有这个愿望?我们有没有这个心愿?


Tuesday, October 27, 2009

~ 中国得救,世界就得救 ~


1 古人讲得好,一个家庭会不会兴旺,有没有前途,看什么?不是看你有权力、你有地位、你有势力、你有财富,不是的,不看这些,而是看你家里儿孙有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。

2 同样一个道理,我们观察社会、观察这个国家有没有前途,判断它的兴衰,你就看这个国家的人民受的是什么教育。如果人人都明理、都如法,都受过良好的教育,这个国家民族的前途无量。

3 我们中国人算相当幸运,诸位读历史都知道,世界上有四大文明,这是古代传下来的,但是今天这四大文明古国,三个没有了,只剩下中国。

4 中国为什么没有被历史淘汰?中国人重视家庭教育,中华儿女都受圣贤的教育、伦理道德的教育、儒释道三家的教育,所以传了五千年,在这个世间还能站得起来,道理在此地。

5 现在确实有了危机,危机从哪里来的?是我们对于老祖宗的教学信心动摇了,我们去相信外国人的一套。如果把我们自己祖宗的成法抛弃了,去学外国人,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也必定会被历史淘汰掉,这是没法子避免的。

6 今天讲到恢复社会秩序,恢复世界和平安定,还有一线希望,这是中国人。中国人虽然对老祖宗的成法信心动摇,可是对圣贤的教育总还有一点根,学起来比外国人要方便多了。

7 世出世间大圣大贤教导我们,把习性放下,恢复本性,本性是什么?纯净纯善。我们着重这个教育,加紧这个教育,这世界上就有一线的光明。中国得救,世界就得救;中国没救,世界就要毁灭。

8 我不是因为我们是中国人,要特别夸赞中国,绝对没有这个意思;我们是站在非常客观、公平的立场来说话,这些话都是有理论依据的。


Friday, October 23, 2009

~ 今年的清明节 ~


1 今天是清明节,今年的清明节格外地殊胜,因为从今年起,清明节正式被国家订为法定的节日。这是个新的开始。

2 清明是中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,已经有两、三千年的历史。清明节这天,也是中国人每年最重要的祭祀祖先的日子。

3 我们的祖先为什么重视清明的祭祖?孔夫子说:“慎终追远,民德归厚。”祭祀是怀念祖先、纪念祖先、效法祖先,继承祖先的美德,这确实给社会带来淳厚的风俗,对于和谐的社会,礼义之邦,长治久安,产生了很大的效果。

4 中国人非常幸运,祖宗有智慧、有经验,懂得教养后代。中国的教育从胎教开始,所谓是“教儿婴孩”,婴儿刚刚一出生就要开始教。谚语有所谓“三岁看八十,七岁看终生”,这是非常有道理的。

5 所以中国在这个世界上五千多年的历史,还能够屹立在今天,就是得力于祖宗的教诲,所以我们应当要知道“感恩戴德”。

6 我们要把祖宗的教诲认真落实,进而推广到全世界,帮助这个世间化解冲突,得到社会安定,世界和谐。

7 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,天灾人祸频繁不断,看看现前的环境,这个局面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最混乱的!为什么会这样动乱?疏忽了圣贤的教诲,也就是伦理、道德、因果的教诲。动乱的根源就在此地。

8 因此,我们对于清明节就格外地重视,我们要利用这个节日提倡伦理的教育、道德的教育、因果的教育,帮助社会安定,帮助世界和谐,真正落实“继绝学,开太平”的使命,这是我们纪念清明节真正的义趣。愿跟我们同学共同勉励!


Thursday, October 22, 2009

~ 聪明人不干这个傻事 ~


1 在以往,修行人真正成就之后,总是讲经说法,或者著述经论留传给后世,帮助后人,这种作法是对的。今日之下呢?我跟诸位说,不对,完全错误了。

2 今天邪说充斥在世间。如何能把这些邪说统统灭尽,恢复我们本来面目?古人有一句话说:“尽信书,不如无书”。无书,心就清净,为什么?没有妄念。

3 书看多了的时候,妄念不得了!你看各地的书展,几十万本书摆在那里,那叫什么东西?一大堆思想的垃圾。这些垃圾,把我们的头脑都搞昏了!

4 曾经有很多人劝我:“法师,你要趁年轻时写一点东西,到老的时候,你就不想写了。”我说:“我根本就没那个意思。”为什么?古来这些人写了这么多东西,把我们的头脑都搞昏了,我还要多加一点东西,叫后人去负担,这个罪过太大!

5 古人的东西已经太多太多,如果我们真有一点东西超过古人,或者古人所没说过的,可以留下一点。如果我们所想、所说,古人也都说过,何必再画蛇添足?

6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,多一本书不如少一本书,我们头脑才能得到休息,才能得到清净,才能开智慧。所以古人教人念书,只教你念一样,不会教你念十样、八样,不会的。你专念一样,你会开智慧。

7 我们中国自古以来的教学,佛法也是如此,目的是教人开根本智,教人开智慧。今天教学的目标,是唯恐你的杂念、妄想不多,想尽方法增长你的邪知邪见,增长你的乱想,目标是这个。大家知见多,这个世间怎么会不乱?

8 世间从哪里乱起?从知见上乱起。每个人的看法、想法不一样,他就要打架,最后就战争,到最后就毁灭世界,大家同归于尽。你说这种人多聪明,聪明到了极处,最后同归于尽,大笨蛋一个!聪明人不干这个傻事,所以心要清净。


Wednesday, October 21, 2009

~ 新年快乐 ~


1 中国传统的农历年快到了,大家见面喜气洋洋,见面第一句话,“新年快乐”。这句话是称颂的话,怎么样把它落实?确实只有真正学佛,才能把它落实。

2 我年轻的时候,跟方东美先生学哲学,方老师在最后一个单元,跟我讲的是佛经哲学。方老师告诉我:“佛是大哲学家,佛是圣哲,佛经是世界上高等哲学,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。”

3 这不就是快乐吗?如果不是高等的享受,我们学它干什么?我们学佛,就应当要得到人生最高的享受。如果我们在这一生当中,真正能得到人生最高的享受,这一生就没有空过,这一生就没有白来。

4 人生最高的享受,现在问问,我们有没有得到?我告诉同学们,我得到了,所以我非常感激老师。不是老师教导我,我这一生也会生活在烦恼、痛苦的世界,哪里有这么自在?哪有这么快乐?

5 这么多年来,方老师教我,到今年五十七年了,五十七年来,确实我享受到人生最高的享受。这个享受不在物质上,与名闻利养、与五欲六尘不相干,那个里面没有最高的享受。

6 说到这个地方,人确实是要有一点智慧,要觉悟!觉悟就快乐,迷了就痛苦。世间有许多人,他纵然有很高的地位、有很多的财富,他不快乐,没有我快乐。我是一无所有,可是生活过得非常快乐。

7 我们在这个世界时间很短暂,如果活得痛苦,你想想值得吗?短暂时间能够生活得无比的幸福快乐,这个有价值。人生的价值、人生的意义,实在讲就在此地。我们跟着佛走就快乐,背着佛走,那就痛苦!

8 我们自己没有觉,佛菩萨觉了,他在前头走,我跟着他。虽然我没有真正觉悟,我跟着一个觉悟的人,也等于觉悟了。只要我好好地学他,学他那个样子,我就会得到他的快乐,所以觉悟比什么都重要。


Sunday, October 18, 2009

~ 新年如意 ~


1 我们现在过年,有很多人见面的时候,都恭贺“新年如意”,怎样才能如意?给诸位说,放下就如意。

2 中国古时候大富大贵的人,手上常拿着如意,如意多半是玉做的,玉如意,这是很贵重的。这如意是什么意思?回首如意。如意的头是弯回来的,看到这个东西想到,我要知足、要回头,够了,不能再多。

3 回首如意,这一回头就如意,佛门讲“回头是岸”,富贵到某个程度,不能再往上去,再往上去祸害就来,所以到相当的程度,有智慧的人,他回头,他不再求。

4 所谓“满招损,谦受益”,谦虚真正能享受利益,不知足的,到最后决定会有灾难的,所以佛在经上教给我们,对于世出世间法都要知足。知足,心就定了,定才能开慧。

5 人在这个世间都有欲望,如果你没有欲望,你不会到人间来,你也不会到六道里轮转,六道众生统统有欲望。不管你是什么欲望,都要晓得知足。

6 佛教给我们要知足,样样事情不要做得太过分,不可以超过。纵然自己有福,有福如果能知足,这个福就变成德,我们常讲“福德”。有福报,不要自己享,给众生去享,让大家享,那个果报就不可思议!

7 所以中国从前有福的人、做大官的人,手上都拿个如意,手上拿这东西是表法的,表什么法?回头,回头就如意。

8 人一定要懂得回头,譬如说做官,官做得很大了,不必要再往上爬了,回头!发财,财发得够了,不能再多,够了,回头。够了回头,回头就如意;不回头,物极必反,乐极生悲!回头就是放下,放下就如意。祝福同学们新年如意。


Wednesday, October 14, 2009

~ 财富来了我散掉 ~


1 人有命运,所以一般看相算命,真正高明的人算得很准。诸位读《了凡四训》,孔先生对袁了凡算得就非常准确,不是对一个人,对所有的人都能算得很准确,这就说明人有命运。

2 命运从哪里来的?命运是心造的,是自己过去生中善恶业所造的。业力主宰着命运,命运它有个定数,凡夫逃不过这个数;逃不过这个数,就会被人家算得很准。

3 一切众生都有气数,只要你有烦恼,你会起心动念,你就逃不出这个数量。真正修行人心清净,他没妄念,他什么都不分别、不执着,那算命、看相的,对他无可奈何,对他没有办法。

4 像《金刚经》里面讲,你有四相,“我相、人相、众生相、寿者相”,你就有气数,你就会被人算得很准。哪一天你真正做到无我相、无人相、无众生相、无寿者相,他对你就一筹莫展。为什么?你超越数量,你不在这个数上,你的心解脱掉了,这个时候,数对你毫无拘束。

5 谚语说得好,“命里有时终须有,命里无时莫强求”。但是命里面有的财,譬如讲发财,有少年时候发财的,有中年时候发财的,也有晚年时候发财的,你看命相书里头讲,晚年发财的是真的财,为什么?不容易失掉。晚年有财,才是真正的财富,真富贵!

6 少年时候发财的不是真正的财,往往到中年就丢掉了;中年发财的,还不见得是真的,若保不住,晚年苦!所以我们看到一些年轻人飞黄腾达,他自己还很得意,年岁大的人看到笑笑,为什么?年轻发达,不是真正的好事,他晚年能不能保得住?

7 所以年轻的时候受一点苦难无所谓,有体力能忍耐得过去;晚年老了体力衰了,再没有人照顾,那个苦是真苦!诸位看看历史,古今中外你去看看,有多少人少壮时发达,晚年时候潦倒,苦不堪言!

8 佛教给我们,财富来的时候不要享受,怎么个不要法?来了我散掉,让大家去享受,我不享受,我的财还在。所以不必积财养老,修善积德养老,这才是真正的福报,真实的福报!


Tuesday, October 13, 2009

~ 名闻利养丝毫沾不得 ~


1 莲池大师年轻时候,参访当代的一位高僧,遍融老和尚,他三步一拜,拜到老和尚面前,求老和尚开示。老和尚看他这么虔诚,就把心法传授给他,老和尚对他说:“你不要被名利欺骗了。”

2 老和尚只告诉他一句话,“你不要被名利欺骗了”。这么一句老话,在场的其他人听了,认为只不过是老生常谈;莲池大师听这一句话,却如雷贯耳。他告诉别人,他一生的成就,得力于这一次的开示。“远离名闻利养,老实修行”,真起作用!现在人有几个老实?

3 大概是三十年前,清度法师在日本,他跟我很熟悉,对台湾这些法师也很肯帮忙,他在日本搞了几个佛学博士头衔到台湾来赠送,他送一个给印顺法师,也要送一个给我,我谢绝了。

4 那个博士头衔是什么?魔王的圈套。套上你,你就落在名闻利养里面去了。拿个博士头衔,你会变得贡高我慢,瞧不起人,自以为是;福报一现前,你迷于五欲六尘、贪图享受,于是道业衰了,贪嗔痴慢烦恼天天增长,学佛学到最后,都到三途去了。

5 我们学佛,世间名闻利养丝毫沾不得,只要沾上一点边缘,你就堕落了。堕落到哪里?堕落在六道轮回、堕落在三恶道。你几时能断贪嗔痴,你几时清净心就现前。

6 什么叫修行功夫?顺境不起贪爱,逆境当中没有嗔恚。一切境缘当中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顺逆境缘不动心,给诸位说,那就是禅定。禅定生智慧,我们要修行,就是修这个。

7 我们在境界里面,起心动念就不行,那就是凡夫。哪一天在境界当中不起心、不动念、不分别、不执着,有把握了,这时候什么东西现前?法喜,真正喜悦。纵然功夫没有成就,来生决定到天上享福。

8 可是,这里面要觉悟,你一定要求生净土,为什么?生天不究竟。怕的是一到天上去享福,你又迷了!天福享尽的时候,你怎么办?还要搞轮回、还要搞三途,岂不是大错特错?


Monday, October 12, 2009

~ 闻过则喜 ~

 
1 一般人造作一切的过失,总喜欢隐瞒过失,推诿过失。要知道,把责任推给别人,这个恶就重了!
 
2 自己造作的过失,自己要勇于承当,勇于认过,你这个过才能够忏除;如果故意隐瞒、掩饰、覆藏,这个罪业就重了。
 
3 所以,佛教给我们,要积阴德。什么叫阴德?阴就是不让人知道,我们断恶修善、积功累德,不要让人知道,纵然做再大的功德,也等于没有做一样。我们对一切人诚恳、谦恭,我们积的功德才能够保全;保全,将来果报就大了!所以,积功累德,不要让人知道。
 
4 我们造作罪业,不管造得多少,都希望别人知道,知道怎样?这个人骂你一声,那个人责你一声,这果报就报掉了,统统报掉了。一定要记住:自己造的种种恶业,要赶快报掉;自己积的那个善,不要让人知道。
 
5 你看现在一般人,他恰恰颠倒,一点点善,还要把它宣扬成大善,唯恐别人不知道。殊不知大家一恭维、一赞叹,善都报光了!
 
6 他造的恶,不想让人知道,结果恶统统攒在那个地方没动,一旦到阎罗王那里算总帐,这就坏了。这是愚痴人,不是聪明人!
 
7 “人非圣贤,孰能无过”,做错事情,有什么不敢说的?菩萨都有过失,何况是我们凡夫。“过而能改,善莫大焉”,怕的是你不能改,你不能改就没法子了,你能改这就是大善。
 
8 所以古时候贤人君子,“闻过则喜”,听到人家说他的过失,欢喜感激,为什么?自己造作过失不知道,别人发现了告诉你,让你有机会改正过失,让你有机会提升自己的德行,提升自己的智慧,提升自己的境界,你说,怎么能不感激?
 
 

Sunday, October 11, 2009

~ 师生关系 ~


1 真正的好老师,心目当中唯一的希望,就是希望有传人,也就是他希望他有后代,有传他道的,传他法的;否则的话,他一死,后继无人,这个心里面的难过,是他一生最大的痛苦,那真的叫死都不甘心!

2 一位好老师遇到一个人真正肯学,他真的可以把所有一切摈弃掉,专心来教你一个人,这是我们看到老师传道之心,比我们求学的心还要切。李老师从前讲,学生想找一位好老师难,好老师想找一位好学生更难!到哪里去找?所以一下遇到了,师资道合,那个师生关系比父子还亲切,这一点都不假。

3 我在学佛之前,那时候不知道有佛法,知道有哲学,对于哲学非常喜欢,找到方东美先生,当代的大哲学家,台大教授。也是老方法,给他写信,写了信之后,他就约我到他家里去谈话,就这样,他收了我这个学生。

4 我的要求很少,只要求到学校里去旁听他的课程,到学校去做旁听生;没有想到,他对我真是过分地爱护,他叫我每个星期天到他家里去,他给我上两小时课。星期天我有时间,他也有时间,学生只有我一个,特别教授。不让我到学校去,当时我非常感谢,可是不晓得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法。

5 如果到学校旁听,他多省事,为什么特别拨出时间来教我一个人?到以后学佛很多年,到了李老师的会下才恍然大悟。因为拜李老师的时候,限制的条件很多,然后才晓得方老师用心良苦。这就是发现这个学生非常真诚、好学,是一张白纸,没有受过染污。好老师要想接受学生,选择的第一个条件,你没有受过染污。

6 我那时候很想学哲学,哲学书没有念过,讲哲学的那些人我也没有去听过,一张白纸,所以方先生就看中了。以后我知道,到学校去,一定会认识很多同学,跟同学交往,就会被染污;当然学校教授哲学的人还有很多,所以他把这些污染全部给你杜绝,他一个人来教,所以我学哲学是一个老师。

7 方先生大概对我这个教学,在台湾恐怕就是这一次,没有过的。到以后我在台北讲经,遇到方老师许多的学生,这些学生都是很有成就的人,也都是现在大学的名教授,像从前在香港的唐君毅先生,都是方东美的学生,这都是很有成就的一代大儒。

8 他们知道方先生对我这个教学,对我是另眼相看,为什么?他说方东美先生眼睛长在头顶上,从来瞧不起人的,他能单独教你,那你一定很不简单!其实我什么也不知道,一无所知,这就被方先生错爱,这就说明师生关系不是偶然的,彼此都是真诚!


Thursday, October 8, 2009

~ 教学这一个行业,愈老愈是宝 ~


1 古时候从事教育工作的,一般都是穷秀才,一生清贫,甚至于三餐饭都有问题。他热心教子弟,热心教学生,学生做了状元、做了宰相,这是老师的荣耀,这是老师的成就。

2 古人知恩报恩,譬如你中了状元、中了进士,头一桩事情回家祭祖,报祖宗养育之恩;祭完祖之后就拜老师,自己的成就,是老师心血教导而成就的。拜哪一个老师?给诸位说,拜启蒙的老师。要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,大概是拜幼稚园的老师、拜小学老师。

3 我的根是他们栽培的,中学老师、大学老师不代表我们的根,根本重要!启蒙老师是我初读书,六、七岁的时候,第一个教导我的老师,启蒙老师,终身不忘。所以从前的社会跟现在社会不一样了,它有道理在,“知恩报恩”。

4 “知恩报恩”,真善知识决定不贪图名利,那我们要用什么报恩?普贤菩萨在《行愿品》里面讲得好,财供养比不上法供养。法供养头一句,“如教修行供养”,这我们就懂得了。老师怎样教,我就怎样做,一生不违背老师的教诲,这是真正供养善知识。

5 老师是修道、行道之人,无论是世法跟出世法,他是社会大众的表率,“学为人师,行为世范”。他是大众的模范,大众的表率。在衣食住行方面,如果老师生活清苦,我们一定要帮助他。如果他还行有余力,还从事于教学工作,在这一方面,我们要全心全力来协助。

6 世间法里头,哪一个行业到一定的年龄都讲退休,现代这个社会,教员到一定的年龄也要退休。其实这是错误的,中国古代唯有教学没有退休的,为什么?愈老经验愈丰富,愈是老,他契入的境界愈高。

7 所以在世间哪一个行业到老了就不行了,老了就没有用;唯独教学这一个行业,愈老愈是宝,真正到成熟的时候都是在晚年。我们从历史上去看,绝大多数的人都是七十岁以后真正成熟。我们净宗十三代祖师印光大师,就是一个例子。

8 修道这桩事情,年龄愈大,进步得愈快,为什么?放下得愈多。因为人到晚年,修道的人自己警觉性很高,知道万般带不去,唯有业随身,所以带不去的统统放下了,想想什么?没有几年了。古人常说“人生七十古来稀”,这个话是真的!


Wednesday, October 7, 2009

~ 惭愧知耻非常重要 ~


1 民国初年,我们净宗的大德印光老法师,他有一个别号叫“常惭愧僧”。在《百法明门》里面十一个善法里面有惭愧,惭愧是善法。

2 什么叫做惭?惭的意思是,自己做错了事情,心里很难过,就是我们一般人讲的,“良心的责备”。人懂得惭愧,就不会去做坏事;做坏事情,受到良心的责备,心里会感到很不安,惭是这个意思。

3 愧?愧是外面的力量压迫你,你有羞愧之心。你做了坏事,很多人批评你,你听到很难过,再也不敢做坏事,这就是有惭有愧。人要是没有惭愧,那问题就严重了!

4 做错事情,你不会感到心不安;干坏事你心也安,外面的批评你不在乎,这就没有法子!所以,无惭无愧是大烦恼,这是严重的烦恼!

5 人要懂得知耻,“知耻”这两个字,世出世间的圣人都非常重视。在中国古代,管仲曾经说过,他说“礼义廉耻,国之四维。四维不张,国乃灭亡。”

6 这个话翻成白话文的意思是:礼义廉耻这四个字,国之四维。这个国家的国民不知道礼,不知道义,不知道廉,贪污就是不知道廉,不知道耻,不知道耻是什么?就是无惭无愧,这个国家就很危险,就很容易灭亡。

7 因此儒家跟我们说“知耻近乎勇”,如果我们能知耻,知道耻辱,知道错误,这个人就能够发愤、勇猛、精进,所以这是在修行德目当中非常重要的一条。

8 我们今天这个社会,是一个严重病态的社会,毛病太多了!要治这个病,从哪个毛病治起?那毛病太多了,确确实实如果每个人都能够知耻,都有惭愧心,我们就有救了。自己有救了,社会也有救了,国家也有救了,由此可见,这个惭愧、知耻,非常非常重要!


Tuesday, October 6, 2009

~ 人要为己,天诛地灭 ~


1 我们学佛,最重要的是改心。改心就是转变念头,知道无量劫来,生生世世我们被什么害了?被自私自利害了。

2 多年前,我在香港接受亚视何守信先生的访问,他曾经给我提过,世间人都讲“人不为己,天诛地灭”,他觉得人为自己是正常的,换句话说,自私自利是正常的。我听了笑笑,告诉他:“这一句话是错误的,这是误导众生!”

3 “人不为己,天诛地灭”,我不为己,天也没有诛我,地也没有灭我,我生活得比别人还快乐,比别人还自在!

4 “人不为己,天诛地灭”,那是自私自利的借口,不是真的,是假的,我们要把这个念头转过来。人只要不为己,你就得到广大众生的尊敬,怎么会天诛地灭?

5 人要为己,才天诛地灭。你为自己,以非法的手段夺取别人的生命财产,到最后被法院判刑去枪毙、去杀头,那就天诛地灭。

6 自私自利的人,才会遭天诛地灭;不为己的人,绝对不会!这些道理、事实真相,我们要多想想,不要被这些花言巧语迷惑了。

7 你们大家想想,释迦牟尼佛不为自己,天也没有诛他,地也没有灭他,而且这几千年来,多少人尊敬他,多少人纪念他!世出世间,古圣先贤、大圣大贤都不为自己,天没诛他,地也没灭他,反而得到社会广大群众的尊敬;而自私自利的人,死了之后,默默无闻,谁知道他?

8 “人不为己,天诛地灭”,这个话错误了,这是邪知邪见,不是正知正见。自私自利,那是错误的,那是死路,走不通的道路!


Monday, October 5, 2009

~ 这个想法是错误的 ~


1 2006年6月,我在香港,亚视何守信访问我,他曾经说了一句话,他说:“谚语讲‘人不为己,天诛地灭’,哪个人不为自己?”他认为自私自利,这是正常的,是天经地义的。

2 我就跟他说,这个想法是错误的,这句话不知误导了多少的众生。我就举个例子,释迦牟尼佛一生没有为自己,孔子一生没有为自己,历史上许许多多知名人物都是为众生不为自己,天也没诛他,地也没灭他,反而流芳百世。

3 我们世间人常说“损人利己”,这个话也说错了!损人决定不利己,利人才是真正利己。

4 “损人利己”是恶业,“善因善果,恶因恶报”,损人哪有会利己的事情?古今中外没这个道理!这个是思想的错误、心理的蒙昧,这是迷惑颠倒!

5 他当时还问我一个问题:“孟子主张性善,荀子主张性恶,到底人性是善是恶?”主张性善、性恶是贤人的说法,圣人不是这个说法,圣人怎么说?圣人说“性相近,习相远”,说善恶是习性,不是本性,所以我们一定要肯定人性本善。

6 你看从前童蒙教学,《三字经》上头一句话,“人之初,性本善”,这跟佛法讲的完全相同。这个“性本善”,就是佛法里头讲的“一切众生皆有佛性”。

7 佛性是本善,为什么会变成不善?那是习性。人为什么会变成不善?为什么会造作罪业?那是习惯,染上不良的习惯,习惯久了就变成习性,习性不善。

8 世出世间,大圣大贤教导我们,教什么?把习性放下,恢复本性,这是圣贤的教育。所谓“近朱者赤,近墨者黑”,已经是被环境染污的,已经不是本性了,你要是懂得这个道理,明了这个事实真相,你才晓得教育重要!


Friday, October 2, 2009

~ 你就一点障碍都没有!~


1 增上缘有两类,一类是顺缘、一类是逆缘。一切合情合理的,这是顺增上缘,一切烦恼恶劣的是逆增上缘。两类都会运用,你在菩萨道上就会一帆风顺;两类要是只会用一类,那你必定有障碍。

2 譬如,我们举一个很浅显的例子。诸位都知道,我们历史上有一个大忠臣,最爱国家的岳飞,提起他没有人不晓得。

3 岳飞是我们民族大众所尊敬的,在中国,几乎每个地方都有岳王庙。中国文庙供孔老夫子,武庙供关公、岳飞。我们见到岳飞的像,听到岳飞,想到要尽忠报国,这是顺增上缘。

4 秦桧给我们的教训太大了,他是我们的逆增上缘。我们看到秦桧的像,我们就要想到“汉奸不能当”!一个正面教我们,一个反面教我们。

5 从前有人问我:“秦桧是不是在阿鼻地狱?”我说:“秦桧早就生天了!”他的像跪在西湖岳王坟旁边,人家一看,每个人骂他一声,他那个罪就消掉了。

6 秦桧给了大家一个警惕,他提醒大家,“决定不能做汉奸”,否则,就像他这个样子,死后受亿万人的唾骂,遗臭万年!

7 这个有莫大的教育意义在里头,一个是正面教我们,一个是反面教我们。如果你比一般人看得深、看得透彻,这两个都是我们的善知识!

8 你要是会用,就像善财童子一样,哪一个不是善知识?哪一个不是佛菩萨?哪一个不是对我们有大利益的人?总而言之,顺逆两边都善于运用,你就一点障碍都没有!


Thursday, October 1, 2009

~ 世间人都爱财 ~


1 财物,包括金钱与物资,这是世间人所贪求的。这个世间,哪个不贪财?所以佛在布施里面,把它列为第一条。

2 世间人贪财,却不知道财从哪里来的?所以佛在经上告诉我们,财布施得财富。财施是因,财富是果报,你这一生财富虽然不多,你生活能够节俭,你有多余的尽量去布施,愈布施你所得的财富就愈多,就这么个道理。

3 如果你不肯布施,你命里头那点财用尽,那人也就亡了,所谓“禄尽人亡”。现在人不知道节俭,古时候人讲求节俭。节俭,譬如我们有六十年的寿命,有六十年的禄,你非常勤俭,到六十年了,你禄还没享尽,还有余的,余的怎么样?寿命就延长。所以你才晓得,惜福也是长寿之道。

4 实在讲,一个人在一生当中,他有一定的禄命,就是你一生当中,你有多少财富,有多少的收入,都是命中注定的。人最可贵的,就是知道自己的命运,知道自己的命运,他人就老实了,就安分守己了;换句话说,他的心就定了,不会去胡思乱想。

5 不知道命运要去跟命争,那是很冤枉的事情!人没有办法跟命争,“一饮一啄,莫非前定”,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。人要是跟命争,他的灾难就来了。诸位如果冷静地观察一下,在现前的世间,你就能看到!

6 许多人想尽方法去赚钱,去搞股票,你仔细去观察一下,不错,有些人钱赚到了,但他的命也没有了;有些人钱赚到了,虽然命还在,但是他的身体已经毁掉,一身都是毛病。这个说明,我们不能跟命争!

7 你玩股票所赚来的,说老实话,还是你命里有的;你命里要是没有,你也赚不来!就算你命里有六十年的财富,你今天一下把它赚来了,就好比上班拿薪水,你把六十年的薪水统统拿来,这发了一笔大财;可是到下个月你就没收入,钱用光了,用光就完了,还不如月月去拿好。

8 社会上现在大家都贪财,却不知道财从哪里来?佛知道世间人都爱财,所以他教给我们生财之道!生财之道就是财布施,你愈施,你所得的就愈多!佛教给我们怎样去修福、怎样去培福、怎样去享福,实在讲,这才是真实的教诲!